最新訂單:
2013年,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四川瀘州的古藺縣工作過一段時間,利用閑暇時間,自己就在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走走。結果,發(fā)現(xiàn)這個偏居四川一隅貧困縣,卻有著不一樣的風景,我邊走邊看,感慨頗多。我慢慢的開始喜歡這個地方。
古藺,位于四川東南緣,全縣地域成半島形深入貴州西北部,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交界,大致以赤水河為分界線。其位于川黔八鎮(zhèn)——貴州赤水、習水、仁懷、金沙、大方、畢節(jié)和四川敘永的地理中心,是中國白酒“金三角”、川黔渝生態(tài)旅游“金三角”的核心腹地和四渡赤水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的重要節(jié)點。
古藺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地球北緯28°線上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帶——黃荊老林;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紀念地——太平古鎮(zhèn);醉美畫里鄉(xiāng)村的省級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鄉(xiāng)鎮(zhèn)——雙沙鄉(xiāng)村旅游示范區(qū);融苗族文化、溶洞風光為一體的避暑勝地——箭竹大黑洞景區(qū);正在打造的具有國際一流水準、承載名酒文化的中國二郎名酒名鎮(zhèn);邀您體驗寶佤山踩山節(jié)、品金葵紫薯的省級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鄉(xiāng)鎮(zhèn)——大寨苗族文化體驗區(qū);集旅游購物、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特色街區(qū)——縣城酒街。
在瀘州廣場車站,滾動發(fā)班的大巴車,經(jīng)夏蓉高速在正東出口進入敘藺路,大概3個半小時,終于到了古藺縣城,這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老縣城,高山上的一個峽谷地帶,城市兩翼是偉岸的高山,老城與舊城中間隔著一條古藺河,新城與老城各具特色。
第一次到古藺,還沒有歇腳的地方,只能住旅館,上網(wǎng)一查還有一家四星級酒店蘭尊大酒店,大大小小的商務酒店和家庭旅館隨處可見,最后我選擇了位于縣城中心金蘭廣場旁的維理豪庭商務酒店,158元的價格很對得起人。
到了吃飯的點兒,出去溜達溜達看吃點兒啥唄。在古藺縣城老街上到處可見出售麻辣雞的攤點,60元一斤,雖然有點貴,我還是買了點來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皮脆脫骨、咸淡適宜、麻辣鮮香,現(xiàn)在想起來都讓人流口水。還有就是賣毛條牛肉干的貨柜,200克裝的牛肉干很實在,色澤鮮潤,吃起來香綿、回甜。又看到一個賣燒餅的,原來這個燒餅叫眉毛酥,因其像人的眉毛一樣而得名。皮兒酥脆、餡兒鮮香,糍和而不沾牙齒。走著走著就到了濱河路上的老體育中心夜市點,除了常規(guī)的烤魚、燒烤外,還有一樣小吃十樣卷,因其用蘿卜等十種菜品作餡,卷在薄面皮兒中而得名,就好似素春卷。老板娘把裝在盆子里蔬菜絲夾到薄面皮中,裹成席卷,倒一點醋在卷好的蔬菜卷兒里,吃起來酸甜可口,是飯后開胃清口的好東西,最重要的是才1塊錢一個。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出去一看,滿街都是面館和包子鋪,我準備買幾個包子帶到面館里吃面。到了包子鋪,老板問要肉的還是三香的,我納悶:什么是三香?老板說三香就是肉香、蔥香、糖香,于是我買了半籠來嘗個新,吃起來還真是甜咸相間,鮮香爽口。古藺面最有特色的就是豆湯面,豆湯面以古藺手工干面為原料,大骨湯,配以黃豌豆、杏色肉沫、青蔥以及店家自制的胡辣椒面,還沒等把面條放進嘴巴,就被這特別的香吸引住,嘗上一口,爽滑的面條,滿嘴的大豆肉香,滋味十足,一點也不燥口,香濃的豆湯讓人真的想把最后一口面湯喝光。
上午去酒街走走看看,發(fā)現(xiàn)了一家裝修得很古典的茶葉店“建新綠茶”,原來建新是古藺馬嘶苗族鄉(xiāng)的一個小地方,那里盛產(chǎn)茶葉。剛走到門口,一個身著旗袍的茶花女就分外熱情的招呼我進店,我點了一壺建新茶,她開始表演茶道,泡出來的建新茶外形秀麗、香氣鮮濃、色澤透明,茶花女對我說:用建新水沖泡建新茶味道更為獨特。
元旦節(jié),幾個朋友約我去紅龍湖看雪。紅龍湖位于古藺縣城北20公里外的云霧山中,目前還沒有開發(fā),所以也沒有公共汽車,只能自駕了,因為沒開發(fā)所以路況也不好,大約要1小時才能到。剛一下車就被紅龍湖的雪景所震撼,整個湖區(qū)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冰凌成柱懸吊在峭壁上,高大的杉樹、松樹被瑞雪壓彎了腰,變成無數(shù)的"圣誕老人",冰掛、冰花、玉樹及湖面封凍形成的冰壩,構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北國風光圖。我們在這里盡情地溜冰、堆雪人、玩雪仗、照相。夏季,紅龍湖也是避暑的好地方,他海拔在1200——1843米之間,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均溫度只有12°C。
春節(jié)沒有回家,留在古藺值班。正月初一下午,金蘭廣場有耍花燈。古藺花燈,是國家文化部認定的優(yōu)秀文藝表演形式,曾多次參加省市調演,屢次獲獎。演員主要有兩人(幺妹兒、老者),跳唱結合,抒發(fā)感情,歌曲有很強的民間韻味和抒情色彩。
春節(jié)后上班的第一個周末,趕上了大寨的苗族踩山節(jié),我就和朋友去趕苗場了。早上10:00,在古藺新客運站直接坐大寨的班車, 1小時后到大寨。踩山節(jié)是大寨苗族鄉(xiāng)民族特色活動,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在大寨苗族鄉(xiāng)寶佤山隆重舉行。從苗族祖先蚩尤起便開始流傳,最初是為了紀念苗族英雄祖先,團結族人,祝愿子孫繁榮昌盛的聚會,也是姑娘小伙笙歌定情、交換信物的好日子,而今演變?yōu)槊缂胰私涣髑楦械囊淮问?。每到這時,這里便聚集了川、滇、黔三省數(shù)萬名盛裝苗族同胞。在這里,演繹著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展示著古樸神秘的苗族文化,人們盡情歡歌,縱情潑撒,攜手共慶,共同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在踩山節(jié)上,我第一次喝到了苗家米酒,又稱紅米酒。聽當?shù)厝苏f酒曲采用深山野嶺出產(chǎn)的一串香、半枝蒿、酒曲花等十味草本植物研成粉末,再配以剛出槽的糠麩作輔料,經(jīng)過充分發(fā)酵而成??谖断闾鸫济溃瑴刂幸鏆?、補氣養(yǎng)顏,只有舍得到苗鄉(xiāng)一游的客人才有幸品著味兒。每一個苗族同胞都穿上自制的苗服,上面全是苗族刺繡。來到踩山節(jié),青年男女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一款獨一無二的蝴蝶香囊。蝴蝶是苗家人的圖騰,小小的一只香囊,是咪彩用五色絲線和各色花布頭,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里面塞進了艾草、苦蒿,清香撲鼻,下面帶一些蒜梗連著的流蘇,既能驅趕蚊蟲,又可祛病免災。
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們在大寨鄉(xiāng)四處看了一下。其地處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過渡帶烏蒙山系大婁山西側北段,中心開闊平坦,土地肥沃,四周山巒疊嶂、雄奇險峻。屬亞熱帶高原氣候區(qū),夏季溫潤,氣候涼爽宜人,日均氣溫在22℃左右,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森林氧吧、花卉天堂。最佳旅游季節(jié)是每年4月-11月。
3月8日婦女節(jié),單位組織到雙沙參加菜花節(jié)。從古藺坐車1小時到雙沙,金燦燦的萬畝花田映入眼簾。雙沙菜花旅游文化開放月每年初春開幕,差不多持續(xù)一個月,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6屆。雙沙壩子素有“山青翠、壩如金、流水潺潺;桃花紅、李花白、楊柳依依”的秀美稱譽。從每年3月至10月,均是雙沙賞花、觀景的最佳時期。雙沙不是僅僅有菜花,而是擁有很多種花。賞花時間為:3月:觀賞萬畝油菜花、桃花、梨花、杏花。4月:觀賞牡丹。5月:觀賞芍藥花。10月:菊花。
雙沙除了可以看菜花,還擁有雙沙八景,也非常的出名。
雙沙八景
1、世外桃源
白沙老區(qū),雙沙新鎮(zhèn),南與貴州接壤,西與敘永毗鄰,實為烏蒙山區(qū)崇山峻嶺之中罕見的開闊平壩。四川省首批試點小城鎮(zhèn),大納路邊一顆璀璨的明珠。四面群山環(huán)抱,壩中小河蜿蜒。有聯(lián)云:山青翠,壩如金,流水潺潺;桃花紅,李花白,楊柳依依。這便是雙沙河壩春天美景。雙沙山奇、水美,民風淳樸,大有世外桃源之風,真是:陶令不知歸何處,雙沙又見桃花源。
2、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月春風起,柳樹展新姿。駐足河壩中央,觀看小河垂柳,很容易讓人想起唐代大詩人賀知章《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雙沙河壩的垂柳是春風裁出了細葉,更是雙沙神奇的石剪裁出了綠絲絳。
3、紅軍橋
一座清光緒年間修建的石橋,橋下碧波蕩漾,兩岸垂柳拂堤。1935年2月,一代偉人毛澤東佇立橋頭,時而仰望長空,時而凝視水面:遵義會議以來,紅軍處處被動挨打的局面徹底扭轉,一渡赤水河進入了古藺,來到了雙沙,毛澤東帶著警衛(wèi)員信步來到了這座石橋上,構思著下一步作戰(zhàn)計劃。解放后,為紀念紅軍長征路過雙沙,這座普通的小石橋被稱為“紅軍橋”。
4、三山爭奇
雙沙的美,美在山,美在水,民諺:“裸騾對裸騾,獅子賽駱駝,烏龜拱起背,青龍要下河”,道出了雙沙山之奇。感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雙沙如此神奇的山:東邊裸騾山,南邊獅子山,西邊駱駝山,北邊烏龜山??礀|邊裸騾狂奔,南邊雄獅長嘯,西邊駱駝疾馳,它們在爭奇斗勝。
5、水墨雙沙
仙境雙沙,美景迷人:滿壩金黃,桃紅柳綠,碧波蕩漾,青山滴翠,霧靄迷蒙中,難見山真容,真所謂: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這樣的美景,正是大自然的巨作:水墨雙沙。
6、青龍吸水
裸騾狂奔,駱駝疾馳,雄獅長嘯,巨龜戲水,雙沙的奇山,奇在靜中有動。滿山霧靄為誰興,原來青龍要下河。請看這條青龍,尾在鷹登山頂,頭靠白沙河邊,兩眼雨天不增,旱天不減的清泉,正是青龍的眼睛。龍非筆畫,眼乃天成。
7、流金溢彩
毛家灣,板栗灣,兩灣相對,上河壩、中河壩,二壩相連。一座小橋,兩岸人家,河中流淌的是碧水,壩中灑落的是黃金。人道是:此景只應羅平有,雙沙堪稱小羅平。
8、紅色記憶
樸素的土墻碧瓦,典型的川南民居。一九三五年二月,一支干人自已的隊伍開進了雙沙,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博古住進了魚塘灣、崔家祠堂。漆黑的夜晚,四周一片寂靜,馬燈光下,偉人們正在運籌帷幄:白天紅軍橋上的思索,此時變成了具體方案。在這里,發(fā)布了《告全體紅色指戰(zhàn)員書》,在這里,形成了二渡赤水的周密方案。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神來之筆,魚塘灣、崔家祠堂,成了雙沙人民的紅色記憶。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太平掃墓祭紅軍。太平古鎮(zhèn)位于古藺河與赤水河交匯處,距縣城35公里,坐車半個多小時就能直接到老鷹石渡口紀念碑。紀念碑建在老鷹石渡口,碑身呈塔型,高12米,占地200平方米,碑基高1.9米,分為3節(jié),每節(jié)50公分;碑高12米;碑頂旗長2.6米。這些數(shù)據(jù)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1935、12、26三個數(shù)據(jù),1935年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勝利的那一年, 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而碑基為三角形,為什么是三角形,因為它指明紅軍當年二、四渡赤水的方向。
過了天橋,順著石梯,就能到古鎮(zhèn)老街,老街上大量明清時期的川南山地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傍水為鄰,店鋪小攤分設兩旁,整個古鎮(zhèn)極富層次感。四渡赤水戰(zhàn)役期間,紅軍在這里留下了大量革命遺址、舊址、遺物,被列為文保單位的有近百家之多。紅軍過后,這條街更名為長征街,有紅軍遺址87處,紅軍標識隨處可見,已對公眾開放的有《毛澤東紀念館》、《戰(zhàn)地黃花館》、《機要室》。因此,太平古鎮(zhèn)先后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稱號。
老街最頂端是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原名太平渡長征紀念館,1975年擴建,更名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陳列館,館名由張愛萍將軍題寫,2008年遷至現(xiàn)址,2011年6月經(jīng)四川文物管理局批準,更名為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是為紀念四渡赤水戰(zhàn)役而建。館內(nèi)保存有紅軍武器、紅軍生活用品、印章、醫(yī)書、馬燈、標語、絕密號譜、宣傳緞畫、浮橋門板等300多件革命遺物。
中午,我們?nèi)ヒ粋€叫赤水河公社的溶洞餐館里品嘗了野生河魚,那個味兒是真鮮啊。野生河魚為赤水河一帶傳統(tǒng)名食之一,迄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以黃辣丁為主,點殺制作,可制作成麻辣魚、酸辣魚各種風味,肉質細嫩,享譽全川。
吃了赤水河的河魚,我們順著赤水河驅車前往二郎名酒名鎮(zhèn)。以前知道郎酒,卻不知道郎酒的產(chǎn)地就在古藺縣的二郎鎮(zhèn)。二郎鎮(zhèn)位于古藺東部赤水河濱,距古藺縣城55公里,與貴州習水縣隔河相望,美酒河孕育了名揚中外的醬香郎酒。郎酒用優(yōu)質紅糧釀制而成,釀造考究,有“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之說。經(jīng)過三年窖藏后的郎酒,具有“醬香突出,醇厚凈爽,幽雅細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的獨特風格,聞名于海內(nèi)外,與國酒茅臺,共譽為赤水河上的兩顆“明珠”。
與茅臺不同的地方,就是郎酒的酒窖是天然溶洞——天寶洞和地寶洞。天地寶洞位于二郎鎮(zhèn)的五老峰下,屬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兩洞及其洞內(nèi)分支總長近1.5km,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兩洞上下相迭,尾部相通,直線距離僅四十余米,洞內(nèi)冬暖夏涼,溫差小,石筍、石山、石花、石乳千姿百態(tài),大小通道,迂回宛轉,猶如一座大的迷宮。只可惜平時沒對游客開放。
美酒河位于赤水河北岸。最低海拔325m,最高海拔137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5°C,平均降水760mm,雨量充沛,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無霜期較長。二郎美酒河山青水秀,植被茂盛,堪稱“小三峽”,集奇、險、峭、峻、秀為一體,川鹽入黔的古鹽道也保存完好,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景區(qū)內(nèi)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巖石刻漢字、世界最長的石刻龍建筑群、國際漂流攀巖基地。
二郎古鎮(zhèn)依山傍水,位于二郎鎮(zhèn)西北側,從赤水河南岸循陡坡而上至官井,總長約1500米,寬四米,以狹長梯坡陡為特色,主街道一條,小叉巷三條。幾百年建鎮(zhèn)時鋪就的青石街道,經(jīng)長期風雨侵蝕,人畜踏磨,如今益發(fā)圓滑凝重。兩旁的青瓦四合院木板房,蘊藏著不少歷史變遷,人世興衰,游人置身其間,有回歸歷史之感。解放前由于鹽道貨物在此中轉,建有德謙裕、德華隆、德祥盛、德祥裕、天益號、豐盛號六大鹽號,川黔數(shù)十縣的食鹽均由此發(fā)運。滇、黔、渝、湘、鄂、蘇等省商人云集于此,旅客往來頻繁,市場繁榮,商貿(mào)發(fā)達,經(jīng)濟活躍,素有“小重慶”之稱。解放后,由于交通條件的變化,郎酒的興起,集鎮(zhèn)轉移到黃荊壩,使古鎮(zhèn)商業(yè)蕭條,但街貌卻依然保存了下來。1934年紅軍長征時駐扎于此,并開倉分鹽賑濟百姓,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走到古鎮(zhèn)下場口,就到了紅軍渡口,與貴州省習水縣二郎廟遙相呼應,峽長峰高,河流激湍,地勢險要,是兩軍對壘必爭之地。1935年紅軍長征時,先后兩次在此搶渡赤水河,進行了著名的二郎背水戰(zhàn),為中國戰(zhàn)爭史寫下神奇篇章,游人至此無不望江憑吊。為紀念紅軍四渡赤水勝利,在渡口建有紅軍長征紀念亭和紀念碑,以及紅軍四渡赤水《二郎灘渡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位于蜈蚣巖小三峽北岸有一個洞,洞高20余米,面積2萬平方米,洞內(nèi)鐘乳石千奇百怪,有號稱“千丘榜”的景觀,是天然的地下公園。紅軍長征時傷員不能隨大隊伍繼續(xù)長征,當?shù)厝罕妼⒓t軍傷員安排在洞中治療,故名紅軍洞。
五月過后,天氣慢慢開始炎熱,避暑勝地黃荊老林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黃荊老林英雄會。英雄會是一檔以"運動、健康、快樂"為主題,針對企事業(yè)團體、大中專院校學生及各類戶外俱樂部成員開展的挑戰(zhàn)大自然的戶外運動?;顒虞d體豐富、形式多樣,包括山地自行車邀請賽、森林網(wǎng)球邀請賽,溯溪、徒步穿越原始森林、自行車體驗、網(wǎng)球體驗活動,露營山水間、篝火晚會,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歡。
一個周末,我也去了黃荊,早上8:30從古藺汽車站出發(fā),1個半小時后到達黃荊老林游客中心。買了門票后乘坐觀光車到了八節(jié)洞瀑布。八節(jié)洞瀑布群位于黃荊老林西北角,自上而下3華里河段,蟒童河水破峰而出,急流飛瀉,沖激成八節(jié)險灘,形成八級瀑布,故名八節(jié)洞,總落差達120米。山得水而活,水因山而幽。在瀑布里,我參加了溯溪,全身都濕透了,那叫一個透心涼啊。下午我又去汽車露營基地,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山水之間,真有種遠離塵世的境界。
天黑了,我在場鎮(zhèn)上選擇了一家三星級鄉(xiāng)村酒店住下來,其實,在黃荊除了3家三星級鄉(xiāng)村酒店和大大小小的農(nóng)家樂以為,還有1家四星級規(guī)模的黃荊假日酒店,可惜有點小貴,我就只能遠觀了。
安頓好后,我到樓下餐廳吃飯,點了幾個黃荊的特色菜:黃荊老臘肉、大竹筍燉雞湯、紅軍菜。老臘肉是古藺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風味之一,用生態(tài)豬作原料,采用山中多種芳香木柴腌烘熏烤精制而成。肥肉外觀呈暗金黃色、光澤鮮亮、吃一口油而不膩,瘦肉外觀呈玫瑰色、入口香醇、很有嚼勁。
黃荊大竹筍肉質肥厚,大竹筍燉雞湯營養(yǎng)豐富,吃起來鮮嫩香脆。老臘肉和大竹筍都是食用和饋贈親友的理想產(chǎn)品。紅軍菜更是黃荊老林的一道特色菜,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zhàn)役期間,這道野菜解決了溫飽問題,而現(xiàn)在我們配以作料后卻成了一道綠色佳肴。餐廳里有免費的茶水,吃完飯喝一口,還真爽口。這是黃荊苦丁茶,清香深郁、回味悠久。老板娘說黃荊苦丁茶有清熱解毒、降低人體膽固醇、改善血液稠度、降血脂、消炎利膽、通便、清肝明目、生津止咳、防癌等,長期飲用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是不可多得的“純天然”綠色食品。
吃過飯后,在濱水演藝廣場觀看了《黃荊·三百里》演出,這一檔是依托國家級制作團隊,斥巨資打造的一臺大型景區(qū)實景演出,將黃荊獨有的山水靈性與人文勝景融合現(xiàn)代聲光電藝術、實景舞美、原生態(tài)演藝手法、展現(xiàn)古藺藺州風土人情。演出以自然風光為背景,用舞臺綜合藝術的方式,從自然環(huán)境、人文生活等角度,簡約而集中地向觀眾介紹了古藺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綺麗多姿的自然遺產(chǎn)。
其實,據(jù)當?shù)厝苏f,黃荊還有好多景點沒有開發(fā)出來,比如筍子山原始森林、環(huán)巖。筍子山,是黃荊老林的主山脈,因其山勢尖削盛產(chǎn)竹筍而得名,筍子山脈東西向橫亙黃荊老林中部,主峰筍子山海拔1732m.山勢陡峭,橫亙天際,溝壑交錯,道路崎嶇,遠望似一條蜿蜒與天際的綠帶,繚繞于群巒和白云之間,原始林廣布,古木參天,即使寒冬臘月,也是一派生機,葉不枯萎,沒有絲毫蕭索枯寂的景象,是當今北緯28度線上而又處于人群聚居地帶中間極為罕見的常綠闊葉原始森林,生態(tài)價值不可估量。特有的木本杜鵑和原始林景觀極具觀賞性。距黃荊鄉(xiāng)15公里的環(huán)巖,是黃荊景區(qū)的一大景觀,集幽、奇、險、秀為一體。環(huán)巖,懸崖絕壁,環(huán)繞四周,從山頂?shù)焦鹊茁洳钸_400米,四周高峻陡峭,古木參天,溪可觀賞到日出駱駝峰,霧繞獅子山等景觀。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龍馬潭瀑布,洪期瀑布從近百米高的斷巖峭壁水橫流,飛瀑如瀉。雨過天晴之晨,站在鑿巖而成的古道上,上傾瀉而下,轟鳴聲幾里之外可聞,枯水時飛泉如絲絲銀瀑,似輕紗垂簾。
回城的路上,看到公路兩旁的地上整整齊齊的擺放了一些像樹枝一樣的東西,我問售票員,她說這是趕黃草,是古藺地道的中藥材,主治肝病。配上黃荊巖蜂蜜,是解酒良方。
黃荊巖蜂蜜經(jīng)野蜜蜂采集野生植物花蜜釀制而成,因黃荊老林中有杜仲、天麻等中藥材,黃荊巖蜂蜜具有中藥成分,稠如凝脂、味甜純正,常引用有強身健體的功效。趕黃草學名扯根菜,始載于明代《救荒本草》,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烏蒙山區(qū),具有退黃疸、化濕熱之功效,在苗族民間有上千年的用藥史。苗族人世代沿用,流傳至今,稱之為“神仙草”。
進入農(nóng)歷六月,天氣越發(fā)炎熱,雖然古藺地處山區(qū),但縣城還是比較熱,只有那些海拔較高的鄉(xiāng)鎮(zhèn)就比較涼快,于是我和朋友在觀音會這天一起到具有楊梅之鄉(xiāng)的水口鎮(zhèn)去感受一下。水口鎮(zhèn)是瀘州最東部的鄉(xiāng)鎮(zhèn),距縣城95公里,與“國酒之鄉(xiāng)”茅臺鎮(zhèn)隔河相望,省道309線穿境而過,有“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繞流境域,是黔北入川第一鎮(zhèn),素有“瀘州東大門”之稱。早上9:00,從古藺汽車站出發(fā),在之字形的山路上爬行了兩個多小時,午飯時分終于到了水口的第一站——青云湖,我們拿著魚竿下了車。青云湖位于水口鎮(zhèn)懷場村,緊靠309省道。湖山占地面積三千余畝,湖泊面積一百五十余畝。由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周圍林木蓊郁,湖內(nèi)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相互輝映,魚翔淺底,真有種“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感覺啊。
太陽下山了,我們也收竿準備去碧云寺燒香。先到場鎮(zhèn)上找了一家旅館。這里沒有上檔次的賓館,基本上都是家庭式的,但也不貴。安頓好后,我們向碧云寺出發(fā)。碧云寺沒有通車,只能坐摩托去。碧云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全寺計有殿堂十多間,有燃香殿、祈禱殿、佛教堂、誦經(jīng)堂等,供奉著釋迦牟尼,玉皇大帝、燃燈古佛、觀音大士等精雕細刻,端嚴肅穆的神像數(shù)十尊。寺廟四周群峰環(huán)立,怪石嶙峋,林蔭掩翳,幽深險絕。據(jù)傳,昔有壯士名青川者遠行,斬青、赤二妖后化為青山。其母遙望藍天,盼子歸來,后坐化為寺后最高主山碧云峰,周有石人、石轎、石海螺、石金鐘等險峰環(huán)峙,云蒸霞蔚,氣象萬千,人們特建碧云寺以志,因寺廟巍峨,聲名遠播,赤水河沿岸,川黔兩地善男信女求簽問佛者絡繹不絕,是一方仙山勝景。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吃了早餐就準備去柏臘楊梅林海品楊梅咯。這里的早餐很有特色哦,包子只有大拇指那么大,一個一口都還嫌小呢,味道還是挺好的。柏臘村還是沒通車,只能坐摩托。一下車,就被規(guī)模成片的百年野生楊梅所震撼,當?shù)剞r(nóng)民介紹,楊梅林占地10000余畝,綿延十余公里,有“十里綠長廊”、“天然氧吧”、“綠色客廳”之美譽。楊梅,因其形若水楊子,其味酸甜爽口如梅而得名,有“果中瑪瑙”之美稱,據(jù)《本草綱目》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之功效,是人們喜愛的純天然綠色水果。我們選中了一家,農(nóng)家?guī)覀兊綏蠲妨掷锶フ?,他一邊摘一邊說這些楊梅有很多是樹齡超過百歲以上原生態(tài)自然生長者??粗T大的楊梅紅中泛紫,令人饞涎欲滴,讓我不得不一邊摘一邊,真爽!摘了滿滿一桶,10元一斤,帶回去分給同事。老板還向我們介紹他的楊梅酒,用楊梅泡制的楊梅酒具有延年益壽的特殊功效。我嘗了下,很好喝,酸甜酸甜的,一口下去還沒嘗到酒味,不過后勁兒很大,50元一小壇不貴。帶著豐收的果實,我安心的回縣城了。
七月初三箭竹苗家風情節(jié),我又去箭竹耍了一下。在縣城環(huán)城路上招手即上到箭竹的農(nóng)村客運車,半個多小時就到。哆彩廣場上已人滿為患,各式各樣的小吃攤點熱鬧非凡。觀看完來自川、滇、黔、渝、湘、桂、鄂等各地區(qū)的苗族同胞的才藝表演,我們品嘗了苗族長桌宴,下午又去探秘大黑洞。大黑洞是國家2A級景區(qū)。區(qū)內(nèi)層巒疊嶂、深溝峽谷、山石俊美、林海蒼翠、溪泉明流暗淌,景色清悠宜人,民族風情濃郁,包括大黑洞、下寨苗寨、踩山坪子、蔓嶺林區(qū)、瀘家河流域、店子草場以及周邊果林天坑群等景點,是一個融合自然風光、苗族文化、休閑運動的旅游好去處。極富神秘色彩,洞內(nèi)洞洞相連,地形、道路錯綜復雜,冬暖夏涼,該洞曾長期為盜匪盤據(jù),1994年更發(fā)生了驚動中央的“西佛盟”剿滅事件。
這就是我所了解的古藺,它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物產(chǎn)豐富,讓人流連忘返......,我在古藺停留的時間雖短,但回憶卻很豐富。我喜歡這個地方,希望再有機會可以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