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fēng)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也是大連康輝旅行社主要的游客目的地。其風(fēng)景點數(shù)以百計,可謂風(fēng)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明代文學(xué)家屠隆有詠“普陀十二景”詩:梅灣春曉、茶山夙霧、古洞潮音、龜潭寒碧、大門清梵、千步金沙、蓮洋午渡、香爐翠靄、洛迦燈火、靜室茶煙、磐陀曉日、缽盂鴻灝。
清代裘班所編的《普陀山志》載十二景為:短姑圣跡、佛指名山、兩洞潮音、千步金沙、華頂云濤、梅岑仙井、朝陽涌日、磐陀夕照、法華靈洞、光照雪霽、寶塔聞鐘、蓮池夜月。

蓮洋午渡
蓮洋就是蓮花洋,處舟山本島勺普陀山之間,北接黃大洋,南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觀音像回國,海牛鐵蓮花阻渡的傳說得名?! ?/span>
短姑圣跡
進了佛國山門,往東南約3ho米處,便是短姑道頭。此地舊時原為海灘,灘上有“闊十余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cè)錯列巨細不一形狀各異的巖石”,有些石上鐫有“短姑古跡”等字樣,出沒于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頭邊,可是靠不了岸,還得用長不過一丈、寬不過三尺的小舢板擺渡。

梅灣春曉
海灣春曉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稱梅岑,因西的山灣為梅灣,又呼作前灣。據(jù)傳此地多野梅,庵、篷僧眾又多好養(yǎng)梅。怡性。每當(dāng)早春季節(jié),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滿山谷,青山綠樹,襯映著點點紅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譽之為“海上羅浮”。
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說的是磐陀石一帶的傍晚景色,磐陀石相傳是觀音大上說法處,石上有“磐陀石’(候繼高書)“大土說法處”、“金剛寶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題刻。
在磐陀石身上懷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事情,據(jù)說《西游記》的西天便在此處,《紅樓夢》中“通靈寶玉”又和這里的“金剛寶石”形意酷似,因而近代有許多電視、電影劇在這里拍攝外景。更有不少朝山的婦女登此石時,拿著自帶的金屬錢板在石上磨光,帶回家去佩掛在兒孫身上,藉以“壯膽”“祛災(zāi)”。
蓮池夜月
“蓮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蓮花,即稱“蓮花池”。

法華靈洞
在幾寶嶺東天門下。出洪筏房左拐登小徑拾級而上,過古草茅篷(現(xiàn)為民房),便是普陀十二勝景之一的”法華靈洞’。
游普陀山不可忽略法華洞的奇特景觀。前人認為即使選景,法華也屬佳境,如明洪陳賦詩云:“游山須選峰,峰峰必造極。試問何處佳,法華最奇特。”
古洞潮聲
潮音洞在島東南紫竹林庵前,不肯去觀音院下人海處。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余米。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若遇大風(fēng)大,浪花飛濺,浪沫直沖“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內(nèi)七彩虹霓幻現(xiàn),嘆為奇觀。香客中常有縱身躍下山崖,舍身離世,藉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時,如此“舍身”現(xiàn)象愈演愈烈,于是定??h令纓燧在岸上建亭,并親書《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朝陽涌日
朝陽洞也是聽潮音的好去處。朝陽洞上原有朝陽庵,據(jù)書載,身處此庵,浪濤轟嗚其下,如千百種樂交響迭奏,別有情趣。作家王魯彥夫婦曾偕郁達夫在原朝陽庵中下榻,寫了一篇散文,曰《聽潮的故事),把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繪:“……如戰(zhàn)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象千軍馬渾戰(zhàn)起來……”
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習(xí)稱千步沙,在普陀山的東部海岸,南起幾室?guī)X北,東北至望海亭。普陀山東側(cè)的一條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為千步沙,南面過朝陽們?yōu)榘俨缴?。千步沙長門70余米,因其長度近千步而得名。
光熙雪霽
光熙峰在佛頂山東南,一名“蓮石花”、又名“石屋”。從遠處望去,翠綠叢中,峰石聳秀,似蓮花,如白雪積峰。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見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門弟子常來常往,或常住靜修.就有緣賞識普陀山的“雪霽’風(fēng)光。

茶山夙霧
茶山位于佛頂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綿亙。山勢崆曠,中多溪澗。據(jù)史載,此處歷產(chǎn)茶茗,山上僧人每每于谷雨前采摘,藥用價值較高,可治血痢肺痛。山上還生長山茶花樹,樹高數(shù)丈,每到冬春之交,丹葩被谷,璨若珊瑚林,煞是一番景致。
天門清梵
天門清梵,說的是普陀山最最東端梵音洞的景觀。梵音洞歷來為普陀山的重要景觀。梵音洞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稱為“兩洞潮音”。梵音洞西南不到百米處的崖壁下有洛伽洞,此地石峻壑深,洞腳插人海中,人不可入。民國初曾有僧架占本,置蒲團,于洞側(cè)梵修,猶如鳥巢懸綴海壁,驚險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