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在中國,有多處古跡被譽為“第二敦煌”,這種稱謂因最早出自各方專家之口而流傳。其中知名的有以佛教典籍為最的薩迦寺,以壁畫為最的克孜爾千佛洞;更有鮮為人知的吉木薩爾千佛洞、東嘎皮央遺址。
而在陜西省內(nèi),亦有兩處被稱為“中國第二敦煌”的古跡,其一是以石雕佛像為最的子長鐘山石窟,其二便是以彩繪泥塑為特色的藍田水陸庵。
從后山俯瞰水陸庵
水陸庵位于終南山東段的藍田縣普化鎮(zhèn)王順山下,雖距西安僅有五十多公里,但長久以來并不在傳統(tǒng)的旅游手冊之上,低調(diào)的無以復(fù)加。水陸庵之小也完全超出所有人想象,其中精華所在的諸圣水陸殿,以一百多平方米之小的面積,卻坐享“中國第二敦煌”之盛名,不失為一段傳奇。
諸圣水陸殿中保存的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群,把繪畫、圓雕、浮雕、鏤刻等藝術(shù)手段融為一體,在殿內(nèi)的墻、梁、柱上鑲滿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萬物的塑像,總計有十三面墻壁,面積400多平方米,充分表達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不僅是陜西年代最久、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雕塑群,同時還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天下第一立體連環(huán)壁塑”。
諸圣水陸殿前殿全景圖
水陸庵原是悟真寺的“藍諸庵水陸殿”,為六朝古剎。悟真寺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4年),唐時擴建,為佛教凈土宗發(fā)祥地,善導(dǎo)、凈業(yè)等大師曾在此開壇講經(jīng)。至明代嘉靖至隆慶年間,鎮(zhèn)守長安的秦王朱懷埢,動用能工巧匠,修繕廟宇,在殿堂之中精雕細繪、重整壁塑,歷時五年方得完工,并逐漸將水陸庵奉為家祀佛堂。
長期以來水陸庵彩塑匠師一直是未解之謎,直至上世紀(jì)末,才終于在前殿主尊釋迦牟尼佛蓮花座上發(fā)現(xiàn)了一行陰刻蠅頭小楷,經(jīng)辨識為:“佛像士山西四人作像人喬仲節(jié)”13字,使得這一謎團大白天下,也為“天下明塑看山西”又添一實證。
工匠題記:佛像士山西四人作像人喬仲節(jié)
在經(jīng)過明代大修之后的彩塑群上,雕塑匠師們保留了唐代佛教雕塑技法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了泥塑的工藝技巧和繪畫手法,在表面敷以金箔,施各色礦物顏料,展示出了中國古代彩繪精湛的水平,諸佛菩薩、亭臺樓閣、珍禽瑞獸皆形象逼真、質(zhì)感細膩,充分顯示出我國古代工匠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其成為中國佛教藝術(shù)的代表作之一。
華藏?zé)o盡、彩塑風(fēng)華。因為水陸殿內(nèi)一直以來嚴(yán)禁拍照,非親臨難以領(lǐng)略其風(fēng)采,而今日文章,則可帶您做全方位閱覽, 先睹為快。若有機會現(xiàn)場觀摩,則更為震撼。
南梢間橫墻東壁
此部分彩塑主佛藥王菩薩居中,頭戴五佛寶冠,左手持葫蘆,下坐石臺。座下有一龕,龕內(nèi)有一獅子。背后上端壁畫已殘損,身旁左右各塑立一侍者。周圍有亭臺樓閣、山水人物及藥王經(jīng)變故事。
南梢間橫墻東壁,藥王菩薩
南山墻東北壁
南山墻東北壁彩塑由下至上,第一層為二十四諸神,也有稱為天龍八部,塑有十二尊,與北山墻合為二十四尊。第二層塑五百羅漢過海與北山墻合為一整體。第二層之上以正中二重廡殿為中心,主要塑有佛陀涅槃的佛傳故事,與北山墻佛陀降生對應(yīng)。該壁的右上方中層有誦經(jīng)拜塔等佛教誦經(jīng)說法的場景。
南山墻東北壁,十二尊神將,羅漢過海,佛陀涅槃、佛本行故事、佛本生故事
東前檐墻南梢間西壁
這部分彩繪泥塑主佛釋迦牟尼居中,下坐蓮臺,上擎幡蓋,后有背光,左右各立一侍者。周圍分三層,由下至上,第一、二層塑護法金剛力士,站立云頭,有的手持法器,有的抱拳合掌;第三層幡蓋周圍有供養(yǎng)人等。主佛上方中為釋迦牟尼,坐云上蓮臺,左右塑立阿難和迦葉,背面有大勢至菩薩,右塑一侍者立于云上;南面塑有觀世音菩薩,其左塑善財童子立于云上。
觀音菩薩、善財童子
這部分彩塑為“橫三世佛”。中為釋迦牟尼佛,下坐三級蓮臺,在第二級正中有“萬國禮佛”壁畫,背面有“佛像士山西四人作像人喬仲節(jié)”的題刻,由四力士扛座。佛上方有華蓋,左右塑立迦葉和阿難,背后有大型背光。北為阿彌陀佛,下坐三級蓮臺,左右立兩侍者,背光結(jié)構(gòu)與釋迦牟尼后背光大體相同,塑有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與主佛合為“西方三圣”。南為藥師琉璃佛,背光上方塑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與主佛合為“東方三圣”。
背光墻西壁彩繪泥塑為“三大菩薩”,中為觀世音菩薩,坐于龍臺之上,龍臺上為復(fù)蓮臺。菩薩上方有華蓋,背有背光,左右塑立善財童子和吒叱,周圍塑有凈瓶、白鴿等。整個墻面還塑有殿宇樓閣、珍寶和人物,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佛教經(jīng)變故事。觀世音菩薩北為普賢菩薩,下坐白象,南為文殊菩薩,下坐獅子,其上方均有幡蓋和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