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延安1938文化街區(qū),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這次短暫的大v行真的參觀不夠,我還要再來的。這一次感受了革命前輩的艱辛,延安藍天白云下的青山綠水,領略了陜北風土人情、品味美食;學習了剪紙、陜北說書、最震撼的莫過于安塞腰鼓。
“延安1938”文化街區(qū)位于地上廣場的負一層,呈環(huán)狀圍繞下沉式廣場,建筑面積約13341平方米,在劇場入口大廳處交匯,主要輪廓與街道布局完全遵循1938年老延安城的街衢、市井。主街建筑以老延安城的建筑語言為整體風格,融入現(xiàn)代時尚創(chuàng)意元素,局部復原了部分標志性建筑。街區(qū)合理規(guī)劃特色美食、娛樂休閑、藝術(shù)品交易、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業(yè)態(tài),分割鋪位98家。目前開設“陜小北與延小安”、“南泥灣公社”、“膚施收藏社”、“延安禮物”、“小八路郵局”、“棗知有你”、“三五九旅軍需社”、“洛川會議大灶”、“巧媳婦刺繡”、“陜北婆姨酒”等80余家特色門店,成為棗園廣場最重要的文化體驗與消費功能區(qū)。
同時,整個街區(qū)也將被打造為一個紅色文化秀場,由身著年代服飾的演員現(xiàn)場演繹“紅色歌曲大合唱”、 “安塞腰鼓”、“陜北大秧歌”等極具當年記憶與民俗特色的節(jié)目,還原老延安城的生活氛圍與情境,讓游客真正融入老城,感受那段激情、浪漫、充滿理想的歷史與記憶。2015年10月1日,“延安1938”文化街區(qū)被評為“延安市特色美食商業(yè)街區(qū)”。
安塞腰鼓是陜北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xiàn)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遠古時代,黃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樹干包以羊皮,攜在腰間,擊之以驅(qū)趕野獸。后來,在秦朝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個士兵身上都背著鼓,用于警報。
參觀一下陜北婆姨的手工剪紙,邊剪邊講解,每個圖案都有說法,為她們的巧奪天工驚嘆不已!陜北的婆姨心靈手巧!用她們的智慧傳承者剪紙文化!同時也是出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親手手持剪刀學習剪紙,參觀她的布堆畫,她給我介紹她的布堆畫時候說:‘’我的布堆畫作品,做這些作品時都是以熱愛生活的熱情而創(chuàng)作,以帶著向往美好未來,記憶過去,希望能傳承,能祝愿收藏賣家的祝福,以真誠相待的心理,并來自于自己的生活,民間故事,為題材,人生短短幾十年,留下過去的和現(xiàn)在的記憶,珍惜所有在我生命里走過的每一個人,感謝遇見你們……”
谷繡文化谷繡文化主要從事文化藝術(shù)交流活動策劃;會議服務;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銷售;糧食畫制作、銷售;谷繡文化又包含五谷糧食繡畫,起源于盛唐,當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規(guī)儀中,地位極高,被視為奪天地之精華的吉祥物,民間則將“五谷”作為辟邪之寶,故用之做畫。當代五谷糧食畫的興起,反應現(xiàn)代社會五谷豐登。
逛累了,來杯茯茶歇歇腳。聽聽陜北說書,裹上白頭巾,拿起琵琶,拜師學藝。
陜北說書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數(shù)的局限。4D舞臺劇《紅秀延安》,光影像的視覺盛宴?;貞洑v史,有悲,有喜、有震撼,感受歷史與現(xiàn)代的碰撞,更多的是對先輩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