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近日,寶雞市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大會可謂是賺足了人氣,文化大師余秋雨的講座、寶雞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的對外開放,以及“寶雞賦”詩歌吟誦會、“禮贊寶雞”音樂會的相繼舉行,讓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fā)出新的魅力。
11月9日,“游寶雞、賞山水、知古今、品美食”寶雞精品旅游線路參觀考察活動也于寶雞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名考察團成員兵分三路,一路前往太白山、張載祠、青銅器博物院,一路前往法門寺、周文化景區(qū)、長樂塬抗戰(zhàn)工業(yè)遺址,一路前往青銅器博物院、長樂塬抗戰(zhàn)工業(yè)遺址、西府老街和九龍山進行考察。
其中的線路一,以太白山生態(tài)之美和寶雞歷史之悠久,贏得了嘉賓的一致好評。
碧綠色的溪流、巍峨聳立的山石、五彩的植被,讓人目不暇接。
位于寶雞眉縣的太白山,是秦嶺的最高峰,時值立冬,太白山山頂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積雪,當(dāng)乘坐纜車到達太白山著名的景點“天圓地方”時,嘉賓們無不驚嘆于這里皚皚的白雪和遼闊的景致。
“天圓地方”,海拔3511米,在此仰視,天如圓蓋,舉手可攀,真有“去天三百尺,舉手可近月”之感;俯視,大地如盤,縱覽萬千,云層在腳下涌動。
這里還是觀太白云海的最佳地帶,美麗的太白山云海,時而上下云涌,波濤澎湃,時而風(fēng)平浪靜,坦蕩無垠,蔚為壯觀。不過,巨大的溫差,也讓他們有了“一日歷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感受,嘉賓們紛紛拿起棉衣,在冰天雪地中感悟太白之美。
陳斯雅是一位戶外登山愛好者,這是她第一次來到太白山,她用一個字概括了此次的感受——“值”,無論是積雪,還是山水、植被,都讓她感到十分驚喜,如果有機會,她還要帶著自己的女兒一起來。
張載,是宋代理學(xué)之一——關(guān)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位于眉縣的張載祠博物館,是為紀念張載及其關(guān)學(xué)所建的,宋式的建筑、康熙書寫的牌匾、高大的張載坐像、栩栩如生的壁畫以及幾株千年古柏,讓這里顯得靜謐而古樸。
在這里,考察團跟隨講解員,真切領(lǐng)略了張載的“四為”精神內(nèi)涵,近距離感受了關(guān)學(xué)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為”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博物館中還藏有于右任先生書寫的“四為”石碑。
它是北宋張載一生為學(xué)的歸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馮友蘭先生稱其為“橫渠四句”,余秋雨在此次寶雞的講座中也對其贊賞不已,其中蘊含的胸襟和修為,讓在場的嘉賓們無不感到佩服。
他們有的拿起手機合影留念,有的燃香祭拜,很是虔誠。
“寶雞被成為‘青銅器之鄉(xiāng)’,這里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何尊、墻盤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極其精美的青銅器,地位非凡,影響深遠。”寶雞文旅局的王佳說起自己家鄉(xiāng)的青銅器,臉上不自覺露出了些許的驕傲。
位于寶雞市石鼓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館藏文物12000余件(組),其中的何尊,是寶雞的旅游宣傳標語——“看中國,來寶雞”的來源所在。尊內(nèi)底鑄有銘文122字,其中的“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意義非凡。
不僅如此,何尊的造型也尤為精美別致,它是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表,顯得渾厚而大氣。
考察團來到這里后,一面感慨于這里青銅器數(shù)量之多,一面也為這里青銅器的精美所折服,更是有人表示,通過此次考察,對寶雞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