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這句普通的口號,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為了追求速度,中國人“趕時間”蔚然成風。沒時間處理感情,只好速配閃婚;沒時間旅游,只好走馬觀花;沒時間學習,只好報速成班……我們將這些只求速度不求內(nèi)涵的生活方式統(tǒng)稱為“快餐式”。當生活中“快餐”越來越多,原本美好的東西,悄然改變……
旅游快餐:走馬觀花 除了趕路就是看人
今年國慶黃金周有8天超長假期,加上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免通行費新政首次實施,不少地方自駕游井噴,許多景區(qū)被游客“擠爆”,到處人潮涌動,摩肩接踵。
在北京工作的王磊今年十一自駕游去了趟山東,計劃中是先去泰山,然后再去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雖然10月3日要回北京參加朋友的婚禮,但他以為3天的時間去旅游足夠。誰知,上午剛上高速便被堵在了路上。“本來想下午到了泰安,就開始爬,第二天早上看個日出,誰知到泰安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上7點,看日出的計劃隨之取消。”
“第二天登山的路上,就像早高峰地鐵車廂一樣,人挨人,人擠人。” 王磊說,“我拍的照片每張都有很多人,想找個沒人甚至人少的地方拍張照太難了,”他說。他告訴記者,因為人太多,他們后來只好選擇了坐索道上下。
在倉促爬完泰山后,王磊當天便驅(qū)車趕往曲阜,走馬觀花看了一下孔林孔廟后趕回北京。“去山東這一趟,就一個字‘累’,我一周沒休息過來。”王磊說。
旅游的目的不外乎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等,然而在今年這場“全民旅游”的新高潮中,游客遭遇了不少“囧”況,高速堵路、景區(qū)排隊……不僅旅游體驗大打折扣,還讓身心更加疲憊,甚至釀出沖突悲劇。
近幾年,旅游已成為國人生活中的一種時尚,然而由于時間緊、假期集中、景點人多、交通不便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原本應該是休閑玩樂的旅游完全變了味,“除了趕路就是看人”,這也被網(wǎng)友稱為“中國式旅游”。網(wǎng)友如此吐槽這種旅游狀態(tài):“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來啥也不知道。”
相比于自駕游,隨團旅游更是如同“快餐”。80后的劉錚回憶起他和家人的“蘇浙七日游”,用的最多的詞就是“頭暈腦脹”。短短七天內(nèi),旅游團走遍了南京、上海、蘇州、杭州四個地方。
劉錚向記者描述了行程的緊迫:“到了上海,導游說去東方明珠,我們都以為是要上電視塔,結(jié)果只是遠遠眺望了一眼,就被帶往下個地方。”他仔細算了算,這七天的“旅程”,光花在路上的時間就占掉了一半,完全是走馬觀花,一直在不停地換地點。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郭志剛表示,中國的假期過度集中,春節(jié)要回家團聚,而年假制度在多數(shù)單位又很難落實,因此適合長途旅游的只有國慶假期,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假期中出現(xiàn)的“傾巢出動”盛況了。面對一下子暴漲的客流,景點招架之力有限,因此導致游客的旅游體驗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