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許多人都感覺這些年西安一年比一年熱,春季時間越來越短,夏天越來越長。這種感覺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呢?
省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高紅燕等人分析了1951年至2006年間,西安與長安、藍田、涇陽三個氣象站的氣溫后發(fā)現(xiàn),西安站氣溫的增暖趨勢要明顯大于其周圍站點,尤其是1993年后,西安的快速城市化加大了城市“增溫”步伐。
高紅燕昨日說,他們選擇的長安、涇陽和藍田3個距離西安監(jiān)測站50公里以內(nèi)的區(qū)縣,都屬于同一氣候區(qū)。通過對4個氣象監(jiān)測點50多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1980年后,西安與周圍區(qū)縣的氣溫差值逐年增大,而1993年后,4個站的氣溫都存在增暖趨勢,但西安的增暖趨勢更為顯著,達到周圍站點的1.6至3.5倍。
高紅燕說,1980年后,西安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從33.8%增加到目前城鎮(zhèn)化率71.5%,尤其到1993年后特別明顯。而城市人口和車輛的增加、道路的建設等都加強了城市“熱島效應”。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熱島效應”能改變城市的氣溫增溫率(指每10年計算的氣溫增溫情況數(shù)據(jù)),比如1960年以來,西安春季每十年平均溫度增加2.2℃,秋季的增暖幅度次之、夏季最小。氣象學上將連續(xù)5天平均氣溫高于22℃確定為夏天、平均氣溫低于10℃定為冬天、10至22℃之間為春秋季。春季增溫率的上升,意味著體感舒適的春天越來越短。今年西安就比歷年同期提前了21天進入夏季。
不僅如此,“對比1951年至2010年的數(shù)據(jù)也可以發(fā)現(xiàn),西安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6至8月,但隨著氣候變暖,高溫日有增加的趨勢。”高紅燕說,35℃以上稱為高溫天氣,進入2000年后,西安每十年出現(xiàn)連續(xù)10天以上高溫天氣的次數(shù)增加到3.6次。
“當然西安的氣溫不會一直這么高漲上去。”陜西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總工田武文說,1995年后,全球進入氣候變暖的暖周期,這個周期可能會持續(xù)數(shù)十年,之后會替換為變冷周期。
問題1
為何春季有時也熱得受不了?
田武文說,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城市化發(fā)展,西安的春季和冬季溫度都比過去升高了,而且城市中大量水泥路面、樓房不吸收熱量,使周圍的空氣更熱。同時我們的生活水平改善,進入室內(nèi)吹空調(diào),出門打傘抹防曬霜,人體對自然氣候的適應性也有所降低。
問題2
西安算不算“火爐城市”?
田武文說,從溫度角度說,西安算是比較大的“火爐城市”,但如果再考慮濕度,那就比不過長江流域沿岸的城市。西安屬于干熱,濕熱要比干熱更熱些。不過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控制我省,西安也會出現(xiàn)10天左右的濕熱天氣。
造成西安偏熱的原因和城市的地形、地貌、經(jīng)緯度、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都有很大的關系。西安屬于盆地地形,風要小些,因此熱空氣常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