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會澤,歷史悠久。從縣境內(nèi)收集到的新石器時期的石器,證明很早就有人類在此地繁衍生息。從縣城金鐘鄉(xiāng)水城、漁洞等漢代墓葬出土文物,表明早在秦漢時期,中原文化就越過金沙江天塹在這里開花結(jié)果。
會澤之名,源于境內(nèi)金沙江、牛欄江、小江、以禮河等數(shù)水匯合而得名。開發(fā)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瑯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云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鐘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后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并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qū)至今。
會澤,以盛產(chǎn)銅、鉛,遐邇聞名,有一千多年的冶金歷史。早在東漢時期,會澤當時所產(chǎn)生的生活用品:朱提堂瑯銅洗,已暢銷全國各地,其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均領先于全國。清朝以來,因銅幣的需求大增,8省到東川采辦京銅,成為會澤歷史上的輝煌,銅的開采和冶煉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也形成了會澤獨有的會館文化特色。會澤有文物古跡130多處,列為云南歷史文化名城,已收藏文物1304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1件。
會澤會館甚多,始祖崇拜各異,建筑風貌格局多樣,會館的慶典活動豐富,演出的戲種、喜愛的飲食也各不一般……因此,會館文化綜合肥市宗教、建筑以及社會、人文的文化特征,這種特殊的多元文化特征,在清末至民國其間,在會澤得以充分的展示和輝煌。至今遺存下來的會館,從數(shù)量的集中上,從造型的別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F(xiàn)保存較好的有江西廟、大佛寺、西來寺、文廟、文昌宮等。會澤明清風貌的民宅街區(qū)也很有特色,有二進院、三進院、一顆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閣樓等,是會澤多元文化揉合產(chǎn)生的文化果實。
咨詢熱線:029-82200801
地址:西安市碑林區(qū)李家村萬達廣場(肯德基南側(cè))
公司網(wǎng)址:http://www.enme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