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44歲的泰國民間藝術(shù)家那笛每天走過長長的曲江池西路,再轉(zhuǎn)入芙蓉南路,步行20多分鐘,才能到達他工作的地方。
初見那笛,是在西安曲江富陶國際陶藝博物館的陶樂舍里,他脫了鞋子整個人趴在桌子上在為一個朋友畫像,認真投入的神情像極了一個孩子。他的泥塑作品,一個個小佛像大大的腦袋,各異可愛的表情,變得很萌。相由心生說的就是那笛。“我覺得內(nèi)心是美好的,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就會傳遞出同樣的美好。”
那笛說:“2011年他第一次到西安,深深地被這里的文化氣息吸引。我對中國的了解都是小時候看影視劇知道的,而初次來到西安,感覺特別的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國際陶協(xié)組織 IAC 去年邀請那笛來富平陶藝村駐村創(chuàng)作,才真正算是和西安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我走過很多地方,沒有哪個地方像西安這么有文化底蘊。大街小巷遛鳥的老人,暮色中漫步南湖的一家老小,甚至在大雁塔南廣場上好幾百人跳廣場舞的場面,都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快樂與祥和。在西安曲江,隨處可見這種理想化的生活場景”。“其實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從影視劇里了解中國的服飾、飲食,還有茶文化?!段饔斡洝肥俏倚r候最愛看的中國電視劇,也是這樣了解唐三藏的。”所以,當那笛第一次來到大雁塔,看到唐三藏講經(jīng)的地方,內(nèi)心深受震撼,這種強烈的真實感遠遠超過了電視里看到的那些。那笛說他印象深刻的還有曲江寒窯,他覺得浪漫凄美的中國式愛情充滿了神秘感,非常神圣。最讓他感到驕傲的是大唐不夜城的雕塑群,“我能感覺到人們想要把這些遺留的文化鞏固起來,并繼承、發(fā)揚大唐文化。”
素食主義者那笛對西安的面食情有獨鐘。“這里的面食千姿百態(tài),有著不同的味道,像是中國的文化,也像是這里的生活。我最愛吃酸湯面,習(xí)慣了西安的味道,自然也就習(xí)慣了在曲江的生活”。那笛目前并沒有在西安定居,近三年的時間里他來過很多次,最久的一次待了兩個多月,累計在西安生活的時間差不多也有一年。當被問及是否會在西安定居,甚至找個西安女孩兒結(jié)婚時,那笛睜大眼睛笑著說:“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