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5月22日晚,全國網(wǎng)絡(luò)媒體陜西行采訪團來到了氣勢恢宏的西安古城墻,步入厚重的南永寧門,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幅幅宏偉壯觀的大唐盛況。
西安古城墻是中世紀后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qū),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241米,總周長約14公里,共有四座城門: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
西安城墻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chǔ)上建筑起來的,由于唐朝末年戰(zhàn)亂頻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唐末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駐防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因原來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對長安城進行了一次改筑。改筑時放棄了長安的外郭城和宮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閉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門,北開玄武門,以便防守,但對城垣并未擴大或改修。以后歷經(jīng)五代的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到宋、元兩代,城的名稱和建制雖屢有變換,但城垣規(guī)模卻無改變。元代時西安稱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個重鎮(zhèn)?,F(xiàn)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