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時代的變幻,在廣袤的山陰大地上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自然奇觀與歷史遺跡,展現(xiàn)了山陰人與天斗與地斗的智慧和勇敢。近年來,山陰縣加大了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科學規(guī)劃,精心設(shè)計,完善基礎(chǔ)設(shè)施,突出文化內(nèi)涵,打造三大精品旅游帶,提升了全縣的文化形象與知名度,讓更多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首登南山尋古韻 南部打造以新舊廣武、明長城、漢墓群、佛宿山、化悲巖寺、瑞云寺、蝴蝶谷為主形成游山懷古觀光旅游帶。 佛宿山,位于縣境東南,為山陰與代縣之界山,俗名草垛山,今稱翠微山。傳文殊大師嘗宿于此,故名佛宿山。山陰因位于佛宿山北而得名。入得山間,連綿不斷的奇山異峰,郁郁蔥蔥的秀樹麗林、曲折蜿蜒的潺潺流水、妙趣橫生的幽洞奇境,令人費解的奇巖異石,伴以時而出現(xiàn)的輕煙漫霧,似入仙境一般,使人流連忘返。 佛宿山東麓西側(cè),有一處勝境依山傍水,名曰化悲巖寺。這寺內(nèi)石洞相連,其宏偉、壯麗較渾源懸空寺略勝一籌,有北岳“恒山廟”之稱。民間傳說“人無全人人,化悲廟有全神神”也是一大特色。近年來,化悲巖寺香火旺盛,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燒香還愿的人絡(luò)繹不絕。由于山高路窄交通不便,每位游客在上山時,都會在山腳下稍帶一磚片瓦,算是做功德了。 驅(qū)車進入大運高速公路廣武站,隨著盤山公路起伏盤旋,一段雄偉壯觀、綿延不絕的古長城,猶如慢鏡頭般緩緩送入眼簾。這突如其來的壯美,震攝人心。 廣武自古就是軍事戰(zhàn)略要地,歷史上,大規(guī)模的屯兵戍邊、無數(shù)次的征戰(zhàn)廝殺,為廣武留下了大量的古戰(zhàn)爭遺跡——舊廣武遼城、明長城及漢墓群,均是國寶級文物。 “舊廣武不舊,新廣武不新。”新、舊廣武是兩個村落,也是兩個古軍事設(shè)施。舊廣武城該城始建于遼代,明代修葺,方方正正四面城墻,城門、城廓、箭樓、馬面等軍事設(shè)施,歷經(jīng)千百年歲月滄桑,仍不失當年的雄偉壯觀,是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遼代古城。電視劇《楊家將》的部分外景鏡頭,就在于此地拍攝。新廣武城它跨河而建,與舊廣武城互為犄角,與明長城渾然一體,構(gòu)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有“金斗銀簸箕”之稱。廣武長城依山傍關(guān),蜿蜒盤桓,猶如神龍騰飛,氣勢頗為壯觀。燦爛的朝陽里,長城似金碧輝煌的蜷伏巨龍;如血的殘陽里,長城如古銅鑄造的工藝精品。2001年被國務(wù)院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高遠眺,群山連綿起伏,四方盡收眼底。座座敵樓,遙遙相望,前后呼應(yīng),雖經(jīng)歲月滄桑,如鐵打銅鑄一般雄姿依舊;舊廣武城,方方正正,完整清晰,城內(nèi)綠樹掩映,青磚紅瓦格外醒目;遠處新建的漢墓群廣場,呈白色長方形狀,廣場正中隱約可見高大雄偉的漢武帝和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的一組石雕像。再往北,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近300個綠草覆蓋的土堆,神秘地埋伏在廣袤的山腳下,起起伏伏,酷似山區(qū)的丘陵。 昔日硝煙彌漫屯墾戍邊的軍旅生活早已成為歷史,但城墻、垛口、長城、烽火臺……這些古代軍事設(shè)施仍在向人們訴說著冷兵器時代戰(zhàn)爭的歷史。 如今的古城,仍有許多居民生活其中,伴著那些殘存的柱石、精美的磚雕,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還有一部分村民,沿路辦起了農(nóng)家樂、采摘園,迎接四方來客。他們成為古代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最好的守衛(wèi)者與傳承人。 再隨桑干水中游 中部以桑干河為線串起了桑干河濕地公園、王家屏紀念園、西口古道與東榆林水庫溫泉親水樂園為主的休閑尋古垂釣旅游帶。 桑干河因丁玲筆下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而名揚天下。 山陰,因桑干河的滋養(yǎng)而“富”;山陰,因桑干河水的浸潤而“美”。 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建設(shè)自然、生態(tài)、現(xiàn)代、宜居幸福新城的新目標,實施了桑干河濕地生態(tài)修復(fù)工程。東起大運高速大橋東側(cè)應(yīng)縣交界,西至桑干河東榆林水庫,以桑干河一帶串聯(lián)起原生濕地區(qū)、城市名片區(qū)、城市文化區(qū)、植物園區(qū)、濕地涵養(yǎng)區(qū)、邊塞文化區(qū)、王家屏墓區(qū)、九龍灣生態(tài)防護區(qū)全長36公里的大景區(qū),打造山陰的塞北小江南。 如今,走進桑干河濕地公園,已是另外一番景象,不少游客驅(qū)車前來,戲水、乘涼、 賞景,值到太陽落山才漸漸散去。桑干濕地“雖為人做,宛若天成”。放眼望去,綠樹與河水相映成色,野鴨與小魚在水面相會,清風習習,林帶脈脈,才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撲面的清涼與安靜,這天然的“加濕器”和“活氧吧”真是名不虛傳!2013年已被確定為全省四大濕地公園之一,目前正籌備申報國家級濕地公園。 “千里修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是民間流傳的一個經(jīng)典傳說,而故事所稱揚的主人公,就生在山陰。他叫王家屏,晉北地區(qū),幾百年來都尊稱他為“王閣爺”、“王閣老”,曾輔佐三代皇帝,有“天下文官祖,三輩帝王師”之稱。 沿桑干河向南,王家屏身后的棲息地就坐落在河陽堡。王家屏墓是原晉北明代最高品位的御修墳之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史書記載,陵園周圍約有十五六畝,周圍磚砌圍墻,墓周遍植蒼松翠柏,綠茵遮地,肅穆靜宜。 2010年,王家屏紀念園按照原有樣式開始修復(fù)。神道、墓碑銘、以及石人、石馬等石刻,都進行了復(fù)原,以告慰英魂,便于后人瞻仰懷念。 終入西山訪綠蹤 依西山而立,西部一線不光留存有千佛寺、煙霞洞等歷史遺跡,更以西山森林公園、大風坡、大貝山等自然環(huán)境最為幽靜宜人。 千佛寺位于山陰縣下喇叭鄉(xiāng)榆樹洼村西南3公里處。有佛龕55個,佛龕里有數(shù)百個姿態(tài)各異、大小不同的佛像,名千佛寺。創(chuàng)建年代大約在北魏,崖壁上有明嘉靖年間的石刻,題為:聳岌高峰極翠巒,白云洞里最堪觀。千佛崖下西方境,別是人間一洞天。 千佛寺有深奧莫測的古洞和妝雅樸素的摩崖石刻群,它背靠巍峨雄偉、突兀聳立的奇崖絕壁。山梁上,山花爛漫,草木蔥蘢,香氣四溢;幽谷中,怪石林立,泉水涓涓;青松翠柏盤根錯節(jié),云霧繚繞,景似仙境。 煙霞洞位于山陰縣北周莊鎮(zhèn)燕莊村北寶峰山上。始建年代不詳,據(jù)碑文記載:嘉靖二十年(1514)、乾隆二年(1737)、道光二十九年(1849),每有修葺。碑載:寶峰山煙霞洞,尤諸神憑依之處,亦懷邑勝境之區(qū)也,山之峻極奇形巍巍乎,一如太行之突兀;洞之寥空異想淵淵乎,直擬盤谷之幽深。而且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游其景者,有不心曠神怡其喜洋洋乎。 煙霞洞風景寶地,陡峭險峻直插云天,恰象置身于煙霧氤氳的云尖端。抬頭瞻仰,洞景奇秀雄偉,陡險森嚴,令人敬而生畏,頭暈?zāi)垦?驚心動魄,感慨萬千。俯看四周,奇花芳草遍山布,雜樹怪石滿山間;山鳥呢喃,蒼鷹盤旋,使人清醒爽快,廣開眼間,頓感心曠神怡,猶如身臨仙境一般。 近年來,全縣圍繞“兩山一河”百萬畝生態(tài)核心工程,沿洪濤山脈,遍植油松、樟子松、檜柏、景觀樹、花果木等適宜樹種。經(jīng)過多年的補缺、修殘、養(yǎng)護,如今回望西山,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喬灌搭配、層次分明,逐步形成了綠色走廊、景觀大道與森林生態(tài)新格局。大風坡,位于馬營鄉(xiāng)觀音堂村西,幾年間綠化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有落松、油松等喬灌木。徒步期間,頭頂華蓋,空氣清爽,間有鳥鳴二三,怎一個靜心休閑的好去處? 炎炎夏日,不必遠行,山陰就是天然的避暑勝地。高遠的藍天、流動的白云、青翠的高山、潺潺的流水、還有萬畝良田翻滾著豐收的波浪,無不帶給您安寧與清涼的享受。 |
西安康輝旅行社 www.enmey.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