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訂單:
未去歐洲前,朋友告誡說:“在家千日好,出國半朝難,在歐洲旅游往往會碰到不爽的事情呢。”為何會這樣呢?
先是飲食。如果在東南亞游玩,還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越南湯粉、春卷,泰國菠蘿飯,新加坡肉骨茶,印度椰汁西米糕,馬來西亞烤雞等,可是在歐洲,飲食習(xí)慣差異較大,尤其是每天在星級酒店吃的自助早餐實在令人無法大快朵頤。
我把它概括為“生、冷、硬、膩、甜”五個字。那里不少東西是生吃的:番茄、蔬菜、雞蛋……根本不煮。在挪威酒店餐廳居然擺出腌制的小魚,聞之又生又腥,可據(jù)說是當?shù)厝说拿朗场:商m的牛奶本來馳名世界的,但早餐的牛奶是冷冰冰的,喝之肚子不舒服,但遠道而來不喝又心不甘。
面包本來受歡迎吧,但不知為什么有的是硬邦邦的,一口咬下去,牙齒都受罪。肥牛、午餐肉、腸仔、牛角包、炒蛋等雖可口但太油膩不敢多吃。而巧克力、果醬、面包、甜糕……又是甜膩的。老實說,歐洲人每天吃著這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量的食物,身形不肥胖才怪呢。最近比利時新上任女衛(wèi)生部長、52歲的瑪吉體重達254斤,曾遭媒體抨擊:她懂科學(xué)飲食嗎?
我們午餐、晚餐多在華人開的飯店吃,飯店雖小店名卻叫得很大,例如“北京飯店”。一般十人一桌,五菜(兩葷三素)一湯(多是紫菜蛋花湯),飯任吃飽。服務(wù)員不喜歡客人用開水洗碗,認為是對他們的不信任。因為已有衛(wèi)生部門不定期抽查,碗筷已干凈。最不爽是飯店喜歡關(guān)上門窗,名曰防蚊蟲,又極少開空調(diào),所以吃完一頓飯已渾身出汗了。
除了飲食不大爽,讓神經(jīng)繃得緊緊的“防盜”也令人不爽。領(lǐng)隊每天都提醒一定要注意好自己行李,大家雖小心翼翼,但防不勝防,30個團友就有3個被盜竊。一宗是當我們拖著行李進入下榻的酒店等候分配房間時,一位團友與旁人聊了幾句,一轉(zhuǎn)身就發(fā)現(xiàn)裝有高級相機的背包不翼而飛了,報警后請酒店查看錄像,只見一位亞裔模樣的人尾隨我們進入酒店大廳,左顧右盼,然后飛快下手,偷走了這臺高級相機。后來雖由酒店登記失物情況,但估計難以完璧歸趙了。所以,出國游的經(jīng)驗是不要帶背包:一來扒手視為目標,伺機作案;二來參觀不少博物館也不讓進,比如法國的凡爾賽宮安檢時就不讓帶大背包。
第三個不爽是如廁問題。在歐洲不少廁所要收費,連有的麥當勞廁所也收費。一般收0.5歐元至1歐元,即方便一次要花4元至8元人民幣。有的是用機器代收,投入0.5歐元,吐出一張小票,卡門自動打開,你方便完后可用小票買東西,仍當0.5歐元面額,而有的是人工收,不給小票。
俗話說“人有三急”,每次坐長途車兩三個小時,一到廁所自然蜂擁排隊,男士還好些,女士往往排長隊,苦不堪言,可見“天下女廁一樣擠”。華人的飯店廁所也是小間的。我們就不理解為何不擴大女廁容量?看來這成了世界性難題啊。